立夏养生

$arr['dateline']

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

 

 

物至此时皆假大也

万物至此皆已长大

 

1

节气由来

 

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,夏季的一个节气,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。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

 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立夏,四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夏,假也。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在天文学上,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,是夏天的开始。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,炎暑将临,雷雨增多,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。

 

立夏有三侯,一候蝼蝈鸣,二侯蚯蚓出,三候王瓜生。

 

《黄帝内经》在描述夏天时,这样写道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;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”

 

按照中医的说法,夏季在五行中属火,对应的脏腑为心。正所谓“夏气与心气相通”、“汗为心液”,因此夏天养生以养心为重。我们说的“心”,不仅是实质的心脏,也包括我们的心神。

 


2

节气养生

 

 

立夏之后,天气变热,昼长夜短,不少人会感觉晚间睡眠不足,故立夏之后应增加午休,以增进心阳的恢复,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,消除疲劳,午睡对防病养生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 

午睡时间因人而异,但不宜过长,一般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,避免出现午睡后的劳累感。

 

中医认为“心主神明”,所以“闭目养神”其实也在养心。午休进行转眼球的练习,这样不但增加午睡质量,还能缓解视疲劳。具体方法是: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,再从右向左转9次,紧闭双目片刻,然后睁开眼睛。

 

温度高了,汗液排量加大,平日里要重视“静养”,夏季运动避免大汗淋漓,汗液流失过多会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,伤及阳气。

 

夏天至凉爽的时段在清晨,建议大家在7点至9点的时段里,吃完早饭可以在林荫花间散散步,上班族可以步行或骑行一段路。这样简单的锻炼可以颐养心神,有助于生发阳气,推动血液循环,增强新陈代谢。

 

立夏时节,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、阴气渐弱,相对人体脏腑来说,是肝气渐弱,心气渐强。在饮食调养方面,宜采取“增酸减苦,补肾助肝,调养胃气”的原则。

 

天气转热后,人体出汗过多容易损耗津液,需常吃酸味食物,如柠檬、草莓、乌梅、葡萄、山楂、菠萝、猕猴桃之类,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,有助于生津解渴,健胃消食。

 

夏季养心,红色食物至适当。从阴阳五行来说,红为火,入心,补气又补血,如红枣、番茄、胡萝卜、樱桃、红豆、葡萄柚等。天气再热,也不要过多地喝冷饮或多食冰激凌,心主表,肾主里,心旺肾衰,故冷食不宜多吃,多定会寒伤脾胃,令人吐泻。

 

 

中医阴阳学说认为,夏季阳盛阴衰,人体阳气外散,皮肤腠理开泄,加之乘凉饮冷,容易损伤阳气,也就是所谓的“暑易伤气”、“暑易入心”。

 
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夏三月,此谓蕃秀;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”。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,包括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六个节气。立夏、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,称之为孟夏(夏之初),天气渐热,植物繁盛,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,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。所以,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。《医学源流论》曰:“心为一身之主,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,故为君主。心藏神,故为神明之用。”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。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;神明心,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,进行意识、思维、情志等活动的功能。《医学入门》曰:“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,居肺下肝上是也。神明之心······主宰万事万物,虚灵不昧是也。”

 

养生家提醒说,立夏以后,天气转热,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,出现心神不宁。因此,值此时节,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,加强对心脏的保养,尤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,要保持愉快的情绪,安闲自乐,切忌暴喜伤心,保持神清气和、心情愉快的状态。


上一张:炎炎夏日,家中常备这几味中药
下一张:你是健康的人吗?——谁拿走了我们的健康?
返回首页